一、季节性需求消退压制市场情绪
随着北半球夏季出行高峰结束,全球原油消费进入传统淡季。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5年7月亚洲主要经济体原油进口量环比下降8.5%,创年内新低,反映出中国、印度等国的工业活动放缓对能源需求的抑制。此外,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报告指出,当前炼油厂开工率维持在82%的低位,成品油库存累积进一步削弱原油采购意愿。
二、关税政策加剧全球贸易摩擦风险
美国政府近期对多国加征关税的举措引发市场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8月12日生效的对加拿大、印度等经济体10%-41%的关税措施,可能推高商品流通成本并抑制原油消费需求。尽管中美宣布推迟对24%关税的实施,但特朗普政府威胁对购买俄罗斯原油的国家实施100%二级关税,导致市场对俄罗斯每日275万桶海运出口可能中断的恐慌。这种政策不确定性削弱了投资者对能源市场的信心。
三、俄乌谈判进展与地缘风险溢价消退
俄美领导人计划于8月14日在阿拉斯加举行会谈,推动俄乌冲突停火。尽管谈判结果尚不明朗,但市场对供应中断风险的担忧已有所缓解。若协议达成,俄罗斯原油出口限制可能松绑,进一步增加全球供应。不过,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制裁威胁仍存在,叠加中东局势的潜在波动,油价下方仍存在一定支撑。
四、供应端压力持续累积
OPEC+自9月起计划每日增产54.7万桶,沙特、俄罗斯等核心成员国表态将根据市场灵活调整产能。尽管当前闲置产能约300万桶/日,但美国页岩油企业近期缩减投资,导致产量预期从1337万桶/日下调至1328万桶/日,加剧了市场对供应过剩与短缺交替的担忧。此外,巴西、圭亚那等新兴产油国的增量进一步挤压市场平衡,瑞银预测2025年底布伦特原油可能下探62美元/桶。
五、库存与技术面共振施压油价
EIA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增加300万桶至4.4亿桶,创两个月新高,叠加IEA预警2026年全球供应过剩或达创纪录水平,市场对基本面持悲观态度。技术面上,WTI原油在60-70美元/桶区间形成震荡格局,布伦特原油则围绕65-75美元/桶波动,短期缺乏突破关键价位的催化剂。
结语
当前油价走势呈现供需博弈与政策风险交织的特征。季节性需求回落、关税政策扰动及地缘局势变化仍是主导市场情绪的核心变量。尽管OPEC+增产与俄乌谈判缓和为油价提供下行空间,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与能源转型压力或使波动持续。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后续经济数据及政策动向,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